針對路面塌陷產生的原因,通過綜合分析塌陷區域的分布位置和規模范圍,從安全、經濟、施工難易程度出發,本著“徹底治理、安穩定進行綜合治理”的理念,確保該段道路的安暢通。塌陷主要存在于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上,目前部分塌陷的路面已挖開進行詳細勘察和分析,發現空洞后繼續向下和向四周開挖,再未發現漏斗型的空洞。從而排除了地下管道內水上返搬運土體形成空洞的可能性。鑒于路基空洞位置較淺,主要采取開挖后進行修復,同時加強治水措施,疏導和完善排水系統。
一、局部塌陷路面處理方法
1)拆除塌陷區域的路面、基層,自原路床頂面向下挖80cm后,若土質堅硬停止下挖,若土質仍濕軟,繼續向下開挖至堅實土層,同時通知技術人員。
2)遇檢查井時,檢查井周邊1m范圍內,挖至路床頂面以下1.2米處。
3)回填之前必須通知技術、質檢人員到現場查看并同意回填后,方可進行回填。
4)回填均采用二八灰土進行回填,每層虛填厚度不大于25cm。夯實至設計灰土頂面標高后,檢測壓實度直到符合設計要求為止。
5)原設計中的水穩基層采用C25混凝土代替。
6)待混凝土養生完畢,恢復瀝青混凝土面層。
二、站前路大面積路面整體塌陷處理方法
因污水管道與下游未接通,K0+250-K0+360段污水管道及井室內長期存水,為保證后期路面無塌陷、下沉,將此段整體開挖對雨水口、雨水檢查井進行加強處理。
1)分井段對塌陷路面進行處理,避免大面積開挖后雨水泡槽。
2)拆除污水井兩井間路緣石,路面及道路基層,拆除雨水口、雨水支管,開挖至雨、污水管管底原狀土。
3)將挖出的含水量過大的土體外棄,將含水量適中的土體摻和白灰現場拌合,隨挖隨拌合。
4)挖至管底原狀土后,經質檢、技術人員檢測合格后進行回填。
5)回填均采用二八灰土進行回填,每層虛填厚度不大于25cm。夯實至設計灰土頂面標高后,檢測壓實度直到符合設計要求為止。
6)路床以上結構層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。
7)待水穩基層養生完畢,恢復瀝青混凝土面層。
8)在修復過程中,雨水口和雨水支管需重新砌筑和安裝,嚴格安裝設計圖紙進行施工,雨水支管按要求進行360度C25混凝土包封。同時雨水管與雨水口、檢查井相接處要做好防水,防止雨水通過此處滲入路基。
9)在修復過程中,按設計要求安裝立緣石、平石,保證立緣石間、平石間、平石與立緣石間砂漿飽滿且強度符合規范要求,不被雨水沖刷造成空洞。
三、學苑路路面整體塌陷的處理方法
1)利用相關儀器,先對路面結構層以下土體進行檢測,如土體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,采用銑刨機將瀝青面層處理掉層后,根據設計標高重新攤鋪瀝青面層。
2)經檢測,路面結構層以下土體承載力無法滿足設計要求,仍繼續下沉的,采用站前路大面積路面整體塌陷處理方法進行處理。
四、人行道及路緣石的處理方法
1)嚴格對人行道路面、人行道磚與樹池擋板、人行道磚與立緣石相接處進行檢查,若人行道磚、樹池擋板、立緣石底部有空洞的進行標注并記錄,然后空洞部位的磚拆除,修復空洞后重新安裝。然后采用細砂摻10%水泥填充人行道磚與磚之間,磚與樹池擋板、立緣石間的縫隙,保證其密實。
2)道路沿線所有立緣石間存在縫隙的,均采用勾縫砂漿摻膠進行勾縫,必須保證勾縫飽滿防止雨水沖刷;所有平緣石間、平緣石與立緣石間的縫隙均采用砂漿摻防水粉進行勾縫,并砂漿飽滿不被雨水沖刷形成空洞。
3)根據現場情況,對中間隔離帶的立緣石由于后戧砼的缺陷,造成雨水從立緣石后滲入路基。對此段路緣石的后戧砼進行修補,鑿除原有后戧砼,增加后戧砼深度至立緣石底面以下20cm,從而起到阻水的作用。